close

1369806237  

【歷史沿革】

茅泥草創赤山地 聖殿輝煌金關帝

「文衡殿」又稱「赤山廟」,建廟已有二百多年,是赤山舊部落居民的共同信仰中心。

 

根據光緒二十年盧德嘉彙纂『鳳山縣采訪冊』的記載:「關帝廟,一在赤山庄,縣西北二里,屋六間(額「文衡殿」)光緒九年阮興隆董修,廟租二十八石,銀七十二元」。

 

在康熙三十三年高拱乾修撰的『台灣府志』中,既已記載「赤山庄」,可見該庄之形成比「下埤頭街(今鳳山市區)」較早,為當時府治大道入下埤頭,或下埤頭到縣治的門戶。

 

相傳赤山文衡殿草創於清朝乾隆六十年(1795),最早是由先民自家鄉迎奉關聖帝君香火,以求拓墾平安,經庄民合建為泥牆、竹樑、編茅為頂,作為聚落型廟宇。

而赤山屬北門外的城郊部落,原始山林一大片,以前先民開墾不想向向官府納租繳稅,土地都登記給關帝爺,因此在文衡殿四周,有一大片原野便劃為文衡殿的廟產放租,現在的澄清湖一帶,也都是屬於文衡殿的廟產,租給庄民養魚,所得租金即為廟的香火來源,這是早期先民墾荒聚落中,對於宗教信仰約定成俗的廟產由來。

 

在赤山留傳的諺語中,關帝君富甲一方,廟產在鳳山縣的寺廟財富中,比開漳聖王廟還多,而有「金關帝、銀聖王」的比喻,顯示赤山文衡殿的富裕,也反映出該庄的繁榮景象。

 

日治時期,赤山文衡殿的廟產被日本政府徵收,但仍保有廟宇四周腹地,光復後,由於管理組織鬆懈,對廟產的爭取也不積極,大部分沒有辦妥登記,幾乎全部收歸國有,只剩現在使用的廟地。

 

文衡殿曾經嘉慶七年壬戌重修,宣統年間因年久失修幾成廢墟,民國二十一年壬申由李縛、林加成等諸多善士集資重建,依傳統廟宇磚牆蓋瓦建造完成,然遲至民國七十七年時,因日久廟宇屋頂及樑架出現傾圯現象,決議拆除再建,前後將近十年,斥資達一億多元,到了民國八十四年落成,如今廟貌殿宇巍峨,內部金碧輝煌,在全省信奉關聖帝君的眾多廟宇中,也頗有名氣。

1160376173_n  

【奉祀神明】

赤山大廟──文衡殿主祀關聖帝君,民間信仰關公在「三國演義」中所表現的忠義精神,死後升天得道。關聖帝君為三教所共尊,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,又尊為「文衡聖帝」、關西夫子;道教奉為「協天大帝」、翊漢天尊;因顯聖玉泉山,在佛教又尊為「蓋天古佛」。

同祀神聖:神農大帝、天上聖母、大將公、王公、福德正神、註生娘娘、太歲星君。

金關帝‧銀聖王--談關帝爺的財產赤山部落祖先共同奉祀的「文衡殿」(俗稱「赤山廟」),主祀文衡帝君(即關公),又稱關聖帝君。民間信仰關公在「三國演義」中所表現的忠義精神,死後升天得道,道教信徒列為神明,並屢有聖跡顯現。

赤山先民受關聖帝君的庇佑,文衡殿經多次改建,於民國八十四年落成,殿宇巍峨,內部金碧輝煌,在全省信奉關聖帝君的眾多廟宇中,也頗有名氣。

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公的聖誕日,信徒朝拜不絕,宛如提前過元宵節。乞龜、供花、獻牲,一片喜氣洋洋。赤山文衡殿的名氣,在清朝的鳳山縣轄內寺廟中,也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大廟。所謂「大廟」,不但指的是廟的歷史久,還要腹地大,香火盛。

 根據「鳳山縣誌」記載,縣城內的雙慈亭建於清朝乾隆十八年(西元一七五三年)、龍山寺建於乾隆三十年(西元一七六五年),赤山文衡殿則建於乾隆六十年(西元一七九五年),至今已逾二百年。雙慈亭、龍山寺均位於市區,輻員不大,廟埕受到街廓影響,佔地面積有限,無法擴建。赤山文衡殿則不然,赤山屬北門外的城郊部落,原始山林一大片,除部分由先民開墾後向官府納租外,幾乎一大片原野都主動劃為文衡殿的廟產,日久之後,在文衡殿公認的原野土地中,如果有人要墾殖,可向文衡殿管理人承租,所繳納的租金即為廟的香火來源。這是早期先民墾荒聚落中,對於宗教信仰中心約定成俗的廟產由來。

 赤山文衡殿早期的廟宇構造,是由庄民自建,和泥為牆,取竹為樑,編茅草為頂的聚落型廟宇,但是所轄的腹地則包含庄民耕地以外的未登錄原野。在文衡殿四周,有一大片土地列為廟產放租。現在的澄清0湖(赤山居民稱「大埤」)小貝湖(赤山居民稱為「草埤」),也都屬於文衡殿的廟產,放租給庄民養魚。清朝統治期間,相安無事。甲午之後,台灣割讓給日本,日據時期,赤山文衡殿的廟產被日本政府徵收,但仍保有廟宇四周腹地,大埤及草埤的產權則移轉日人手中,作為大型農場水源用地。

 光復後,日本人撤走,原有的文衡殿廟產,縣政府一度通知管理人辦理登記,由於文衡殿的管理組織在日據時期鬆懈,光復後對廟產的爭取也不積極,大埤及草埤的管理權最後落入水利會系統,耕地則以三七五減租放領,少部分沒有辦妥登記的,則歸縣府公產。其中包括:現在青年路旁一公頃半的住宅用地、省環保處南區環境保護中心、鳳山市農會文山辦事處現址等多筆土地。

 赤山老一輩的仕紳,多年來為文衡殿的廟產無法保存下來而感到耿耿於懷。在赤山留傳下來的諺語中,關帝君富甲一方,廟產在鳳山縣的寺廟財富中,比現在的開漳聖王廟(位於鳳山地政事務所旁)還多,而有「金關帝、銀聖王」的比喻。

 

【歷史文物】

廉明德政去思碑-

文衡殿於民國七十六年拆除重建時,廟埕原立有一塊古碑,題名為「廉明德政去思碑」,現存於殿內左廂房牆壁。該碑落款年代為「乾隆九年九月」(1744)。

碑文記載知縣鄒承垣任內,為邑屬興隆、赤山、半屏、觀音四庄接壤公共牧地,裁斷莠民錢登選退還占墾地,而贏得四庄子民額手稱慶,在離任時,立碑紀念。該碑不但為赤山文衡殿的歷史提供佐證,也為赤山開庄過程留下一頁無法磨滅的記事。

【廟會慶典】

赤山文衡殿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為關公的聖誕日,舉辦盛大的廟會。

 

資料來源:神氣佛現教育部入口網-赤山文衡殿

 

天然養生堂 實業有限公司

arrow
arrow

    養生堂-鳳山的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